欢迎访问西安合气道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中医药食同源理论

【健康食疗】读而思

                                   


【药食同源:】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很久以前,药食并没有分家。先民用它们吃,用它们医治疾病,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吃好了,身体也就好了,或者说生了病也能吃好!后来百姓将性子峻烈的放入药类,将性子缓和的放入食物类,并提倡“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非常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确立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从而人为的对药物和食物进行了严格了区分,然而食物和药物的基本属性都是一样的,都有“寒凉温热”“甘辛酸苦咸”“脏腑的归经”这些属性,因而吃对食物可以治病,吃错食物,如吃错药一样,也是非常危险,但是正如先师张仲景所言“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不识”,很多人由于吃错了食物而患上疾病,反而不用和缓的食物进行调料,求助峻烈的药物,甚至用错了药,或者说在错用药物的时候,仍然继续在摄入错误的一日三餐,呜呼哀哉,这样又怎能不让人痛心。比如,我们常见的感冒,由于不辨寒热,明明是因为大便不好引起的风热感冒,舌质像嘴唇一样发红,反而一个劲的喝辛温的生姜水,岂不是火上浇油?结果咽喉肿痛,此时若能用绿茶、绿豆、猕猴挑、罗汉果等食物进行平衡,症状也能缓解,但往往还有执迷不悟者继续误用红枣、桂圆之物,不仅火上浇油,还让湿热无法排除,病情更是难以控制,纵是钢筋铁骨,又怎奈如此煎熬。孙真人曾言:“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如今细细读来,仍耐人寻味。